2.培养人才,做好《基础》课程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我部青年教师较多,注意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其进入状态,挑起大梁,担负重任。尤其要保证授课教师具备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功底。同时,要做到教学态度端正、教法得当。为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安排授课教师在正式施教前先在本教学部门范围内进行试讲。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加强教材建设。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可供选择的教学参考书。应该说,教材给授课教师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有利于教师们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学院要采取倾斜政策,配合教材,选订相关报刊杂志,以及相关书籍,充实教学内容。
4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础》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充分把握其已有学习基础;其次,要科学地设置知识点,做到难易适度;再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他学”为“我要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
五.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落实上述课程建设思想与目标,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1.按照我院《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与指导思想的要求,完成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整合。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和挖掘课程大纲与教材中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质与要求的内容,作为我院《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课程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教育,保证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教育;另一方面,必须体现高职大学生的特殊性要求,要与高职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发展相适应。
2.按照教学内容体系和学生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地优化与改革,形成科学、规范的高职德育教学模式。《基础》课的教学不仅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和高职大学生实际情况的特殊要求。客观地讲,我院学生理论思维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教学中应选用和优化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将理论教学的抽象变为生动、具体、形象。
3.按照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建立与完善《基础》课程信息资料库,为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六、本规划自制订之日起执行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思政教研室
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