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思政教研室

首页 >> 教育教学 >> 思政教研室 >> 正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

发布日期:2018-12-13    点击:

 

(2017 2月修订、更新)

课 程 编 号: 09410108           

计 划 学 时:   36               

计 划 学 分:   2                

适 用 专 业:  高职全部专业      

课 程 类 型:  公共文化课        

建议开设学期: 第一、第二学期    

课程组主要成员:   姬磊 、叶云琴  

执   笔   者:       姬磊        

编 写 日 期:      2017年2月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基 础  系(部)编制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公共文化课,是2011年2月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规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或必选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或必选的一门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在为社会培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是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有小部分交叉。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一)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遇到心理问题能够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从而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的优秀心理品质。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健康的标准、异常心理的类型及特征;

  2. 掌握自我意识的内容、自我意识的构成、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3. 了解适应问题的类型;

  4. 掌握大学学习的的特点、增强学习能力的方法;

  5. 掌握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人际交往的类型、人际交往的技巧;

6.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理解应对挫折的防御机制;

7.掌握常见情绪困扰、情绪管理方法;

8.掌握常见恋爱问题、性心理困惑及调适。

(三)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和识别异常心理;

2.能够运用自我意识构成知识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评价;

  1. 能够识别自己或他人适应问题类别;

  2. 能够运用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3. 能够识别生活中个体的人际交往类型;

  4. 能够将释放压力的方法运用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5. 能够运用情绪管理方法适当缓解情绪困扰;

  6. 能够分析常见恋爱问题。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将教学从过多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更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心理课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心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课程根据个体进入新环境后的心理发展特点,即“了解——适应——调适”的顺序从自我认知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二)主要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具体模块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课程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三)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课程重点

措施

课程难点

措施

1.心理基础知识

 学生课上查找资料,教师归纳解释。

1.识别异常心理

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进行分析,教师总结评价。

2.自我意识

教师提供一则案例和小故事,学生课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2.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心理训练,分组讨论写出“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小组代表发言分享。

3.变化与适应

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制作PPT“大学与高中的不同”,课上交流。

3.如何调适自己,适应新环境。

课下主题活动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分享感受。

4.学习心理

课上小组讨论,高中与大学学习的差异,教师总结。

4.培养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

课下分组收集资料,下次课小组代表发言。

5.人际交往

情景模拟:人际交往面面观。

5.人际交往的类型

教师提供案例,学生课上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6.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微视频制作:你曾经历的压力和挫折。

6.应对挫折的防御机制类型

小组讨论应对挫折的方法,然后通过案例解释应对挫折的防御机制类型

7.情绪管理

心理训练:情绪识别。

7.情绪稳定性

心理测评:你的情绪稳定吗?

8.恋爱心理

案例分析:恋爱问题的类型。

8.性心理困惑

课前收集资料,课上针对学生提的多的困惑教师进行解释。

(四)课程特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五)课程教学环节分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的教学环节分配表

项目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复习考核

合计

专业见习

实验实训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心理测试

角色扮演

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考核方式

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

作业量

8

所占课时

32

教材教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验实训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教室、场地等其他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

 

 

四、课程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标准与基本要求

序号

项目(或模块)名称

知识要求

技术技能要求

教学方法/ 手段

参考学时

1

你眼中的心理问题!

1.了解心理咨询的对象;

2.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3.掌握异常心理的类型及特征。

能够区分和识别异常心理。

1.小组讨论心理咨询的对象,教师澄清;

2.结合当前社会自杀事件,澄清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真实案例明确异常心理的类型和特征。

4

2

我是谁?

1.了解自我意识的内容;

2.理解自我意识的构成;

3.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能够运用自我意识构成知识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评价。

1.小组讨论“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寻找自我认识的差距;

2.心理训练:小小动物园

4

3

改变从此开始!

1.了解适应问题的类型;

2.掌握适应新环境的自我调适方法。

能够识别自己或他人适应问题类别。

1.分析案例中适应问题的类型;

2.心理测评:大学生适应能力测量。

2

4

你会学习吗?

1.了解大学学习的的特点;

2.理解大学学习方法,掌握增强学习能力的方法。

能够运用适应大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大学与高中学习的差异、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2.学习习惯测试。

4

5

怎样不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1.了解人际交往含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距离;

2.理解人际交往的类型;

3.了解人际交往的常见问题;

4.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

5.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1.能够识别生活中个体的人际交往类型;

2.能够简单分析人际交往中的问题。

1.分析案例,识别不同的人际交往类型;

2.分组讨论,实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引导下分析。

3.心理训练:‘我说你画’,‘掌中舞’。

6

6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1.了解压力、挫折概念及常见压力与挫折;

2.掌握释放压力的方法;

3.理解应对挫折的防御机制。

能够将释放压力的方法运用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1.写出曾经的挫折经历,并说明自己的应对方法,教师点评;

2.心理测评:测测你的抗压能力。

4

7

情绪来了,你挡得住吗?

1.了解情绪含义、情绪状态;

2.理解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3.掌握常见情绪困扰;

4.掌握情绪管理方法。

1.能够区别不同情绪困扰;

2.能够识别情绪的存在,并运用情绪管理方法适当缓解情绪困扰。

1.情绪表演;

2.情绪测量,让学生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3.心理测评:情绪稳定性测量。

4

8

爱情啊!

1.了解爱情的定义;

2.掌握常见恋爱问题及调适;

3.掌握性心理困惑及调适。

能够分析常见恋爱问题。

1.小组讨论,常见恋爱问题;

2.课堂活动,写出对恋人的要求,进行划消活动,明确自己最坚持的要求。

4

五、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实施

本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课程,结合大一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其普遍存在的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课堂教学多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的等形式;实践教学采用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在同伴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二)考核方法说明

本课程为终结性考核,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情况进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价。

(四)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参考书:

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仲少华.《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年9月第1版

王晋江,王琪,李金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五)学生作业量的说明

本课程共8个章节内容,每章都设置相关的书面习题和项目任务,书面习题包括两个主观题。项目任务包括案例分析、情境表演,角色扮演、 PPT制作等形式。

(七)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展精品课堂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并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课程组组长(签字):姬磊

课程组成员名单:李林军,叶云琴,胡旭华,张义莎,李娟娟

教研室主任(签字):李林军

系主任(签字):王华

于2017年2月制定(更新)